骆驼

民国公务员考试难不难一个民国考公人的上岸


考场之外

如大家所见,近几年考公务员很火热,上万人竞争一个岗位都不是稀奇事。

时间往回拨86年,我们以考生汪振国的考公之旅为例,看看民国25年(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什么样子。

01

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当然,任何时代的民生难题,都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有钱有势家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自费去外国留学,或者通过关系安排好工作,普通家庭的学生毕业后,除了自谋生计外,还有两条比较好的出路:一是考取公费留学生,二是参加高等考试。

高等考试,即高等文官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根据孙中山《建国大纲》的精神,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互不统属。

考试院明志楼

考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行使考选权和铨叙权,有组织部和人事局的功能。

地址位于南京鸡鸣寺下,院长一职长期由国民党元老、有“国师”之称的戴季陶担任,其任职日期从年到年,达20年之久。

高等文官考试,顺理成章由考试院负责,每四年举行一次。

抗战以前,国民政府一共举行了四届高等文官考试:第一届年,报名多人,录取人;第二届年,报名多人,录取人;第三届年,报名人,录取人;第四届考试是临时决定的,报名人,录取人。

可以看出,当时的整体考录比是14~21名考生里录取1个,高于现在的国考。

以年国考为例,万人参加考试,竞争2.5万个岗位,考录比为40:1。

02

年,32岁的汪振国还是安徽凤阳师范学校的一名老师,这年暑假,他回家时路过南京,见了老同学卢杰一面。

两人都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卢杰参加第三届高等文官考试上岸,在中央考试院工作。汪振国的经历曲折一点,他毕业后在安徽省教育厅当科员,后转为庐江县教育局长,又转到凤阳师范任教。

卢杰在考试院工作,消息比较灵通,他告诉汪振国:今年虽不是大考之年,但逢委员长五十大庆(蒋介石50岁),要举行一场高等考试,类似于古代的恩科,你要不试一下?

汪振国书生意气,觉得政治污浊,不如教书清高,他之前从教育局转到学校任教,就是因为不想从政。所以他颇为犹豫。

卢杰:你是不是教书教傻了,我给你算一下,当一个中学教师,月薪80元,如果考取了高等文官,月薪至少元,年功加俸(绩效奖金)可达元。而且职位有保障,晋升有希望,没有失业的忧虑,没有请求人的烦恼。比你吃粉笔灰不知强多少!

汪振国动摇了,教师虽然是他心中的理想职业,但精神的满足敌不过生活的清苦,他决定试一试,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没什么损失。

其实,汪振国有点凡尔赛了。

80元月薪在年绝对是高薪了,同时代,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一二十元,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少尉月薪仅二三十元,骆驼祥子心心念念的那辆新黄包车,汪振国一个半月的工资就能提走。

清不清苦,满不满足,幸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较才能感知。

就好比同一个宿舍出来的,A去了大厂年薪百万,B去了普通企业年薪30万,对比A,B觉得自己清苦。

你觉得习以为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梦。

经过卢杰一番劝导,汪振国去书店买了一大摞考试资料——没错,当时也有公考资料,和现在的某公某图一样。

利用暑假两个月时间,汪振国紧张复习备考。考试报名手续是卢杰帮他代办的。

当时参加考试也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必须是正规大学毕业且有毕业证书,被剥夺公民权利的人不得报考,有违反犯罪案底的不得报考,吸食鸦片者不得报考等等。

考试时间定于9月10日,地点在南京考试院。

汪振国提前10天从凤阳赶往南京,找了一家离考试院比较近的旅馆住下。

考试院除了举行高等文官考试之外,还举行其他考试,考试经济在考试院附近催生了考试一条街,临街商铺旅馆专门向考生提供住宿、饮食等服务。

03

高等文官考试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是初试,第二次是复试,第三次是面试。

录取的标准是:三次考试都要及格,前一次考试不及格,就没资格参加后一次考试,三次考试都及格者,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固定名额。

初试考四天。

第一天上午,考思想政治,即孙中山遗教,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等。

第一场考试,汪振国在旅馆看书误了时间,等他赶到考试院时,其他考生已经入场了,他急忙冲大门,但被身佩宝剑的站岗武士拦下了。

戴季陶这个人崇尚国学,他按照纯中式风格规划考试院,飞檐走阁,碧瓦红墙,制度上效法古代科举考试,特别讲究仪式感。

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考试院从警察厅和宪兵司令部调来了军警,军警需接受专门接受培训,以武士打扮,身佩宝剑,在考场内外日夜执勤巡逻,以示威严。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也有武警站岗执勤,一是维护考场秩序,二是显示考试威严。大同小异。

汪振国连忙向武士出示准考证,讲明原委,武士才放行。

紧接着,一个穿中山装的工作人员迎面走来,再次向汪振国询问情况,检查准考证,核验照片,一一核验无误之后,才将他带到考场。

考场就是一间大教室,每张考桌间隔很大,没有抄袭的可能。

卷子是密封的,监考人员必须当着所有考生的面拆封。

汪振国进考场时,监考人员正在宣读考场规则:除笔墨准考证外,不得携带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在浮签卷纸上涂写任何记号,不得交头接耳,不得擅离座位,不得吸烟,不得吐痰······按时交卷,交卷后立即出考场。

思想政治比较教条,就是死记硬背,对记忆力好又肯下功夫去背的人而言很简单,汪振国不到时间就交卷了。

下午考地理,也不难。

真正的难题在第二天。

04

第二天上午考国文,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和一篇公文,这其实就是现在公考的申论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

公文的题目是“训令各省政府兴修水利,保护森林”。

显然,这是以国民政府中央机构的名义给各省写一份命令,汪振国认为这个不难,只要懂得公文格式和套路,把事情说明白就行,半个小时就能搞定。

议论文题目是“德当其位,能当其官,禄当其功议”,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让考生从品德、才能、禄位的角度,探讨如何为官。

汪振国认为,写大作文不难,难的是如何出彩,大作文要政治正确,观点鲜明,立言得体,不能偏激,也不能阿臾。要求很高。

从之前的几届考试可以看出,大作文很重要,近乎半数的考生栽在了大作文上,考官也主要是凭大作文来判断考生的才华气度见识。

备考期间,汪振国有针对性地复习过,他挑选了十几篇古代的策论文,如贾谊的《论政事疏》、王安石的《上神宗皇帝言事疏》、柳宗元的《封建论》等,当作范文,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研究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

汪振国在文章开头引用孙中山的话,提出了“得人则昌,失人则亡”的论点,然后是分论点以及举例论证,最后联系中国内忧外患的实际,强调选人用人关乎国家安危,升华主题。

他花了3个小时写大作文,又花了半个小时修改,才交卷。

当时的考试,字迹清楚就行,不讲究卷面整洁,可以涂改,中间也可以上厕所,但必须有武士陪同监视。

第二天下午考历史。

历史考试有两个狠题目:一是,试举唐宋以来兵制战略,并论其得失;二是,周以封建而兴,秦以废封建而亡,其故安在?

这两个题目既考验基本历史知识,也考验思辨能力,难度不小。更何况考生们上午写了几个小时的公文和大作文,大脑已经钝化了,看到这样的拦路虎,不免面露难色,抓耳挠腮,甚至还有交白卷的。

汪振国虽然复习过相关内容,但也是费了好大劲才答完卷子。

考试不仅是知识、智力的比拼,也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比拼。

身体不好的,禁不住高强度的智力消耗,心理不好的,几个难题就崩溃了。

第三天和第四天考基础知识,类似于现在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如政治学、比较宪法、经济学等,汪振国觉得都比较简单。

05

第四届高等文官考试的岗位分为七类:普通行政,教育行政,财务行政,外交领事官,统计官,司法官,会计。

报考哪一类,考上后就会分到哪个系统。

汪振国报考的是普通行政,这也是招录人数最多的一类岗位,名考生中,有人报考的普通行政,初试及格者仅仅78人,相当于10个人里面只有1个合格的,淘汰率高达90%,大部分人败在了国文和历史上。

汪振国是幸运的78个人之一。

第一场考试过后,考试院会张贴蓝榜,榜上有名者都是不及格的。

原本人满为患的旅馆,突然安静了下来,大部分人默默收拾行李,含恨回家,合格的考生,来不及感受喜悦,他们精神依旧紧张,忙着准备复试。

按规定,初试、复试、面试分数占总分数的比是40%、50%、10%。

因此,初试只是第一道门槛,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占半壁江山的复试。

复试主要考专业知识,国民政府也讲究依法行政,作为中央部委公务员,必须懂法,所以在公务员考试中法律知识是重头戏。考试内容包括:行政法、民法、刑法、地方自治法规、中国近代政治史、财政学、各国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土地法等。

这些课程对非专业考生或许很难,但对汪振国而言,正对胃口,他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的,考试内容很多都契合他的专业领域。

复试考完后,张贴红榜,榜上有名者为及格。

参加普通行政类复试的78人中,36人被淘汰,包括汪振国在内的42名及格者,获得进入面试的资格。

面试多分组进行,一个小组3个考官,每个小组根据所考试卷内容,问考生不同的问题,再次考查专业、业务知识,考生回答完后,最后还要到总测验组继续面试。

总测验组面试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的结构化面试,七个考官往那儿一坐,为首一人问你三个问题,思考和答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考察考生的口才、反应和仪态。

如果是报考外交领事官,必须用外语作答,还要形象好、气质佳。

面试主考官陈大齐向汪振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因为朋党而乱国,今天欧美却都实行政党制而治国,你能谈谈其中的道理吗?

这是公务员面试中很典型的综合分析题。至于有没有人际关系题,不得而知。

汪振国答道:朋党与政党不同,朋党是在位者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所以乱国而殃民;政党是有一定的政治纲领,以国家之利益、人民之幸福相标榜,故国可治。历史上亦有结党而不营私者,其国未必乱,现代亦有政党其名,朋党其实,国亦未必治。为政在人,不是全决之于结党。

陈大齐微微点头,汪振国知道对路了。

答题完毕,汪振国故意缓慢走出考场,留给考官一个从容淡定的背影,其实他内心紧张得一批。

06

面试考完后,就是等通知的日子。

紧张的精神松弛下来,才有心境玩上一玩,感受金陵的繁华和烟火气息。

逛逛莫愁湖、夫子庙,尝尝鸭血粉丝汤,或者去秦淮河畔听听戏。

嗨了一个星期左右,成绩也出来了,那天下午,旅馆不断有喜报传来(成绩已出,没有正式发榜,考试院内部工作人员可以私下报喜),但就是没有汪振国的。

他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自己的喜报。一直到天黑,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汪振国觉得自己这次完了,找旅馆前台结了账,收拾行李,打算趁夜回凤阳,继续吃粉笔灰。

这时,老同学卢杰赶来旅馆,向汪振国报喜:恭喜,探花郎!

原来,汪振国名列第三,而前五名的名字,要由考试院长戴季陶最后亲自填榜,所以消息传出来的比较迟。

戴季陶

第二天,是正式发榜的日子,照例,要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

第一个仪式是发榜。

只见考试院长戴季陶身穿大礼服,手捧黄榜,迈着方步,率领考试院一众委员鱼贯而出,来到考试院迎壁前立定,两名礼仪官接过黄榜,贴到迎壁上。

此时,乐声大作。

考试院的“乐”与别的地方的“乐”不同,前面说过,戴季陶这个人好古,人送外号“戴古董”,考试院的乐队玩的是笙箫琴瑟、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很古风。

奏乐毕,戴季陶率领委员们向黄榜一鞠躬,以示敬贤。

第二个仪式是授证,由戴季陶亲自向合格考生训话,并授予证书,然后由全榜第一名的考生致答谢词。

民国三十六年考试合格证书

第三个仪式是谒陵,由戴季陶率领一众委员和合格考生,到中山陵沐浴革命精神,向先总理致敬。

最后一个仪式是赐宴。戴季陶和委员们在考试院为合格考生设宴,依然逼格满满,每上一道菜,演奏一段古乐,美其名曰:呦呦鹿鸣之宴,鼓瑟吹笙之乐。

宴会临别,还会赠送每个考生精美礼品,勉励他们报效国家。

总之,一切都很有仪式感。

戴季陶什么身份?搁现在可比正国级领导人,他亲自带领考生们完成这一系列仪式,作为考生,肯定倍感荣焉,内心激动不已。

从9月10日参加考试,到10月10日发榜,整个考试的时间跨度为一个月。

至于政审和体检,汪振国没有提及。

接下来就是选岗位了。合格的考生,可以自己填报志愿,去哪个部门,名次较高的,一般都能按志愿分配。这点有点像现在的选调生。

汪振国填的第一志愿是行政院,第二志愿是内政部,最终被分配到了内政部。

不过,汪振国似乎并不是混官场的料。

年秋,他提升为科长,年调任浙江开化县长,年调任临海县长,此后直到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他再没有升迁过。

年,时年94岁的汪振国

《国民党统治时期文官考试与文官制度》《国民党文官考试的内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ly/115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