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浅谈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别被生活磨灭了


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使得他十分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这样的创作特色和语言风格在《骆驼祥子》中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就是取材于当时的底层市民生活,小说讲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从农村来的青年祥子本来是老实、健壮、坚韧,如同一只反刍的骆驼一样吃苦耐劳。但祥子却遭受到了当时不公、畸变的社会所压迫,经过三起三落之后,他彻底失去了对于生活的信心,在小说的结尾成为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怠惰、小气、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老舍在《骆驼祥子》这篇小说中批判了那个吃人不吐骨头,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祥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直到农村的经济彻底崩坏之后,无父无母,再也无法生存的祥子才来到了北平城。祥子为了生存“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最终他选择了拉车,并立志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能够养活一个家庭的男人。

这时候的祥子是淳朴、善良、为人正直、富有理想,并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青年。那怕祥子此时是一个并不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但他的善良正是在那个黑暗社会最为宝贵的东西。

祥子因为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的人力车夫生活,并开始学习这个大城市的规矩。祥子认为这个工作要“多留神,少挣胜,在哪里等活,有了自己的主意”。对于这座城市,他是一个新来者,但这个新来者有着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多做少说的优秀精神。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其实写得并不是一个祥子,而是当时社会中无数个“祥子”,这些祥子也许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却是这个传统农耕王朝所剩余的“智慧结晶”,在当时追求与“灭国粹,学西洋”风盛行的时刻,老舍先生无疑有着极高的目光。

祥子在从事人力车夫这一行当之后,唯一的想法便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实行这个想法,祥子像无数吃苦耐劳,乐于积攒的勤劳农民一样谨慎行事,即使被东家所辞退,他依然不肯停歇一会,那怕耽误一会也悔恨、自责。

整整三年的积蓄,祥子才攒足一百块钱,拿着钱来到车行,“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这,拍出九十六块钱”。这样强烈的感情迸发是祥子三起三落的开始,也是老舍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开始对于当时的社会的控诉。

是的,一个良善的农民能够抵得过整个社会对于底层人民的压榨吗?不可能。

祥子买到车后,想去买一辆、两辆,更多辆。然而没等他高兴多久,祥子的车便被大兵抢走了。被抢走了车的祥子偷来三头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于是抱着一丝希望的祥子比之前更加疯狂地去拉车。祥子喝茶只喝一个子的碎末,拉一天一夜的车,和人抢买卖,不管老弱病残,不要尊严,不要脸面,像一只饥饿的野兽,拉上就跑。就连刘四爷都因为他费了他的车对他有点看不上。

这是黑暗的社会对于祥子的潜移默化,这时的祥子对社会是抱有一定的失望、怨怼的,因此他才变得狠辣,和老弱病残抢生意。这时候的祥子就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怨恨社会却又不敢彻底反抗,索性向更弱的人动手。而对于抢走他车的人,他是怎样的?

老舍的原文是这样的“即使今天买上,明天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

是的,祥子自己对于丢车不是没想过的,万一自己买了之后又被抢了怎么办?他预感到了自己前途的渺茫,但是他像阿Q一样,甚至比阿Q更加的顽固,他还是要买,这是他生存的意义。这也是当时社会善良的人唯一能够做到的,恰恰正是这样的怨念和固执,造就了祥子的悲剧,甚至说,从这一刻开始,祥子的悲剧就已经被命运的笔所注定。

是的,祥子本来存够的钱又被可恨的孙侦探所抢走,他不得不回到车厂,去娶他一点都不喜欢的虎妞,一个大龄剩女,一个自己心中的“母夜叉”,他一点都不喜欢虎妞这样强势的女人,只是因为看上祥子的虎妞骗祥子自己怀孕了。祥子妥协了,他终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男人,即使他心底的白月光是温柔的小福子。

所以祥子的这段婚姻也是注定失败的。与虎妞争斗后的祥子终究还是买了属于自己的车,但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将车买了为虎妞安葬,并又回到了极度的贫困,而白房子里的小福子因为无法忍受虐待上吊自杀了。

这时候的祥子终于对这个无望的社会妥协了,因为心中的白月光最终逝去了,像是紧绷着祥子行动的最后一根弦断了。这之后的祥子坑蒙拐骗,好吃懒做,并且有了烟瘾。蓦然回首,祥子已经被这个社会所改变了,这不是突然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是被称为“大染缸”的社会改变了他。

万恶的社会促使了祥子的悲剧,农村经济的破产,战争的混乱,祥子像一抹烛火,在瓢泼风雨飘曳,随时都会熄灭。祥子代表的不是个人的现状,而是当时整个社会底层良善的缩影。

是老舍先生对于社会的质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会变得面目全非。明明他们为了生存,已经在拼命地挣扎了,却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ms/111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