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更到第三个科室的笔记了!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本期主题:
胰岛素
胰岛素分类一:
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如牛胰岛素、猪胰岛素都是常用的动物胰岛素,通过直接萃取获得。
二代胰岛素: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需要在餐前提前半小时注射。
二代胰岛素的优势:
比动物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罕见过敏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对于孕妇、准备怀孕的妇女、对动物胰岛素过敏或有免疫抵抗、刚开始胰岛素治疗和预期只间断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首选人胰岛素。
三代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即刻起效。
速效制剂: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
长效制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胰岛素分类二:
速效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餐前15minih)
门冬胰岛素(餐前5-10minih)
短效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
中性可溶性胰岛素
(两者均为餐前30minih;也可iv或im)
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珠蛋白锌胰岛素
(两者均为早餐/晚餐前0.5-1hih,1-2次/天)。
长效胰岛素及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每天同一时间ih)
甘精胰岛素(每天同一时间ih)
精蛋白锌胰岛素(早餐或晚餐前1hihqd)
预混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30%和精蛋白锌胰岛素70%(餐前30minih)
普通胰岛素50%和精蛋白锌胰岛素50%(餐前30minih)
门冬胰岛素30%和精蛋白门冬胰岛素70%(紧邻餐前ih)
赖脯胰岛素25%和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75%(紧邻餐前ih)
PS:ih是皮下注射。
胰岛素3+1方案(三短一长):指三餐前的短效胰岛素+睡前的中效/长效胰岛素
只能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来降糖治疗的情况:
Ⅰ型糖尿病患者
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
药物无法控制血糖的患者
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胰腺功能受损的患者
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等
可短期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情况:
孕妇
初诊糖尿病满足糖化血红蛋白>9.0%和空腹血糖>11.1mmol/L的患者
初诊糖尿病体型消瘦的患者等
适用于三短一长方案的情况:
Ⅰ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围手术期的患者
GDM(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
胃肠功能差的患者
肝硬化患者
尿毒症患者等
胰岛素注射:
(1)注射部位:
腹部注射部位: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用患者的拳头压住腹部肚脐部位,注射拳头以外两侧部分,注意不要注射到腰大肌的位置。
大腿: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处。
臀部:双侧臀部外上侧。从髋骨上缘往下至少10cm远处。
上臂:上臂外侧的中1/3部位。
(2)注射注意事项:
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
若注射部位有肿大、凹陷、硬结的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
(3)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步骤:
准备物品:
①核对胰岛素名称、剂型、有效期;
②检查胰岛素外观有无异常;
③胰岛素温度放至室温(20℃左右,不超过25-30℃)再注射;
④旋转齿轮调整至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单位数。
混悬型胰岛素需摇匀后方可注射:
①需要摇匀的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②需摇匀至呈白色均匀的混悬液才能注射。
捏皮进针:
①捏皮:用拇指和示指(或加上中指)捏起皮肤;
②进针:捏皮后呈90°角进针或者不捏皮45°角进针。
防止漏夜:
①注射完毕后,针头留置在皮下10秒钟以上;
②拔针后可看到针头上悬挂着一滴液体;
③拔针后及时卸下针头,将胰岛素笔盖上笔帽存放好。
处理针头:使用过的针头应立即卸下,套上外针帽后丢弃在锐器盒(院内就丢弃在锐器盒内,院外就记得垃圾分类啦)
(4)胰岛素注射技巧:
针头越小越细,注射时疼痛感和出血几率越低;新针头无需消毒,因为消毒酒精会将硅膜擦掉,增加疼痛感;
选择皮下脂肪丰富并没有较多神经分布的部位可减少注射疼痛感;
正确轮换注射部位可减少疼痛:
①注射部位应每次轮换,如早餐、中餐、晚餐、睡前注射轮换不同位置;
②腹部注射部位等分为4个区域;
③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2个区域;
④每周使用1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⑤任何部位注射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间隔至少1cm,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
针头应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加重注射疼痛,甚至部分折在体内;
可减少注射疼痛的一些方法:
①注射常温胰岛素;
②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
③笔芯内无气泡;
④避免在皮肤感染或硬结处注射;
⑤待酒精挥发后放松肌肉再注射;
⑥进针要快,进针和拔针的方向相同。
胰岛素的保存: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有效期内室温(20℃左右,不超过25-30℃)保存30天;
未开封的胰岛素置于冰箱中(2-8℃)冷藏保存;
低温会使胰岛素冷冻结冰,导致变性,从而失效;即使解冻,胰岛素也不能再使用;
一旦发现胰岛素结冰,应丢弃,换用新的胰岛素;
外出旅游时最好将胰岛素放在一个保温箱内,避免过冷、过热及反复震荡;
乘坐飞机时,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应装入随身携带的胞内,千万不可托运。
常见不良反应:
低血糖,最常见,一般由于体力活动增加,进食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引起;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暂时性注射局部的水肿、瘙痒;也有少数患者有全身过敏反应;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须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如有错漏,欢迎补充!
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ms/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