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明晓
雁荡诸景区中,灵峰最为独特,独特的不仅是它的自然景观,奇峰险嶂,怪石崖洞,而且还有独特的门票售票方式,日景、夜景分开卖,这在全国不仅独树一帜,而且绝无仅有。自然了,生财更是有道。但灵峰就是这样牛,白天看过日景的,不愁你晚上不看夜景,这也就是所谓的奇货可居。
许多人来灵峰,本就是慕名灵峰夜景来的,日景或可不看,夜景却非看不可。
我夜游过灵峰多次,印象深的有两次,一次单位福利,一次带家人,自己当导游。这两次,无独有偶,都是在月圆之夜。
第一次入灵峰,同事们还在觥筹交错,我早早就到了景区门口,夜场时间一到就急忙进去。这时夕阳落山了,晚霞尚红,我先在景区里兜一圈,不花钱就将日景看了个大概。不久天渐渐的暗了下来,月亮也渐渐的升起来。记得第一次宿雁荡山大龙湫也是个月圆之夜,看来我还真与雁荡山之月有缘分。
看灵峰夜景,有三类,第一类不用导游讲解,自己也能看得明白,如夫妻峰、犀牛望月;第二类要导游点拨,一点就通,如婆婆岩、骆驼峰、睡美人,可能还差强人意些;第三类,要借助景区讲解员手电指示讲解,再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勾勒出大概,这些夜景大都也只在似与不似之间,有的人能看出来,有的人看不出来。
我随处转悠观赏,从景区流动讲解员那里东一句西一言,这里一段,那里一段,将景区里的各种夜景凑了个大概。
夫妻峰是灵峰的核心,白天看是合掌峰,两峰如掌相合,掌缝下是观音洞,洞有九级,一级一胜,一线天贯穿始终,夜望则两峰轮廓依稀,变成相拥的情人,峰高者为夫,站立着,稍低者为妻,扑在丈夫怀抱,更妙者,随着角度远近变动,夫妻俩的形态也微妙变化着,而深情的神态却始终不变。
灵峰夜景的妙不仅惟妙惟肖,而且还多变,夫妻峰转到灵峰饭店前屋檐下,我学着导游样子,背对山峰,头往后仰着望,夫妻峰转眼变成“雄鹰敛翅”,而转到灵峰饭店的西侧,又用同样的方式看,这回“雄鹰“又摇身一变,变成了”双乳峰“,灵峰和依天峰两峰峰顶微微凸起,浑圆而高耸,如挺立的双乳,绽放在天地间。
再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又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面容忧郁,凝思远望,变成了“相思女”。
“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这首雁荡民谣生动地描绘出灵峰的主要夜景,并把他们串连成美丽动人的故事。
“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中的犀牛望月、夫妻峰,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婆婆羞转脸”的婆婆岩在景区入口不远处的路边,则需要有人点拨提醒一下,只见一张老婆婆似的脸扭向夫妻峰的另一边,低头含羞带笑,不好意思看小夫妻的缠绵。
接着换个角度,婆婆石又变成了饱经沧桑的老公公,神情庄重,他们是夫妻峰忠贞爱情故事的延续版。
至于“牧童偷偷看”的牧童,我初游灵峰时,没有找到,也没有特意去找,当时想,既然是躲起来愉愉地看,就不容易找到的,但牧童躲在那里,与他朝夕相伴的“犀牛”肯定知道,不过现在这头“犀牛”正在高岗上伸着脖子,向东望月思乡,也顾不得牧童了。
而这次,夜游讲解员指指着婆婆岩对着的山顶凸出的黑黑山岩,说是牧童,我细看,也在似与不似之间。
印象深的还有白衣观音,只见溪边崖嶂上,一个身影模糊的人影,一袭白袍,在月色下飘然而至,有人说是白衣观音,手持净瓶,头带凤冠,但我却看不出来,我只看出白衣女子的身形,觉得叫“白衣仙女”更形象些,后来有几次陪人来,都没看到“白衣仙女”,可能是星光月色过于微淡的缘故。
其余的诸如斗鸡峰、骆驼峰、睡美人、少女开怀、飞天少女、寿星送客等,那也只是凭导游说什么就是什么,印象不怎么深,过后就忘了。在灵峰谷中漫步看夜景,会喝酒的可以喝点酒带点微醉,最好还有月色相伴,如果遇上一轮明月,那是最好不过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wh/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