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长兴小姐姐拍下上千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只是


浙医二院长兴院区门诊和往常一样,人来人往,忙碌不已。今天是专科护士胡蝶的门诊日,8点多推门进入伤口造口专科护理诊间,第一个患者已经换好了药。

接着进来换药的是一名老大伯。他坐下以后撩起右脚裤腿,脚踝上方内侧包扎着白色纱布。揭下纱布,硬币大小的伤口明显下凹,露出没有长好的新肉。

“好多了,现在终于有希望了。”这位大伯姓周,洪桥人,春节前骑电瓶车时,右腿擦到了水泥墩子,这才造成了伤口,最初创面大小和土鸡蛋差不多。这种伤口的愈合需要时间,更需要细致的护理。

2月底,周大伯找到了胡蝶。“这个伤口定期换药会慢慢好的,平时不要沾水,尽量少走动。”

第一次见面,胡蝶就给周大伯吃了一颗定心丸。清创、上药、包扎……娴熟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胡蝶习惯性拍下一张照片。

近一个月过去,当胡蝶再次拍下照片对比,伤口明显好转。“这样我就知道每名患者伤口的恢复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用药。”

自从去年7月接手这项工作,胡蝶就养成了给患者伤口拍照的习惯。打开她的手机相册,密密麻麻的照片不是伤口就是褥疮,有些创面看起来触目惊心,普通人也许都不敢直视。但在有心人胡蝶的眼里,这些都是有用的病例资料。

前方高能,点击后上下滑动查看▼

虽然接手这个专科门诊只有大半年时间,但胡蝶已给不少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耐心”“技术好”“很仔细”,这是患者对她评价用的最多的词。“等我好了,一定要写封感谢信,表示我的心意。”周大伯离开诊间前说。

伤口造口护理看似不复杂,但要获得患者的认可并不容易,必须得技术过硬。去年三月,医院进修学习,双套管冲洗、简易负压吸引等都是她学到的技术。比掌握技术更不易的是,每天面对溃烂的伤口,扑面而来的恶臭,她都能从容面对。

每每看到严重压疮患者在自己的护理下一步步好转,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儿。除了做好专科门诊和全院压疮患者的监护,胡蝶还把服务延伸到了基层乡村。

前些天,林城镇大云寺村一名85岁的骨折老人,因不能手术,在家卧床半个多月,骶尾部长期受压出现手掌大的压疮,组织发黑坏死。他儿子只好求助林城镇卫生院。

林城镇卫生院是长兴院区医共体共建单位,当地压疮护士邀请胡蝶前往会诊。胡蝶耐心指导如何选择敷料,并示范了换药操作,交代了注意细节。两小时翻一次身,每天清创换药……不到一周时间,老人创面缩小,坏死组织逐渐溶解。看着这么严重的压疮有了好转趋势,家属很是高兴。

“患者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认可。”胡蝶说,成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后,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目前,长兴院区共有六个专科护理门诊,分别服务不同类型患者。如有需要可通过医泽长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wh/86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