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清明上河图中的驼队是胡商吗兼谈宋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418/4611049.html

《清明上河图》是故宫博物院的无价之宝,这幅由宋代民俗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时节北宋都城东京大街小巷的民俗风貌和生活景象。

向世人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车马喧嚣的虹桥,就是一支正要出城的骆驼商队。

骆驼并非中国本土物种,它起源于北美大陆,在下更新统时期才从小亚细亚引入野生骆驼到河南、北京、山西等地区。

但是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条件的改变,导致这一引进品种在中原绝迹。

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獯鬻,避于北蛮,随畜牧而迁移。

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畜则橐驼、驴、骡。”在尧舜禹时期中国西北部地区就有野生骆驼存在。由此可见骆驼的生存与气候环境紧密联系。

骆驼身材高大,皮毛严密且厚实,四肢修长没有多余的赘肉,鼻孔两翼能够自由开闭阻挡风沙。

背上的驼峰储存脂肪和必要的水分。由此可见骆驼的身体构造适应于干燥、寒冷的沙漠地带。

按照骆驼的生活习性,历史上中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并不适合骆驼的生活。那么《清明上河图》上东京地区为什么会出现骆驼商队呢?

这个商队的骆驼究竟来自西域、西夏还是辽朝?这个驼队真的是胡商吗?

01驼队可能不是胡商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出现在画卷后半部分。画中一队驼队正在穿越巍峨的城门向外行驶。

骆驼的背上背负着沉甸甸的商品行囊,画中出现的三只骆驼,一只从门洞走出,另两只紧随其后,正要走入门洞。

城门前围着十多个人,一时看不清谁是商队的负责人。

而就是这队驼队的身份引起了争论,学者杨蕤认为,这座城门是西门洞,商队是从西门进入京城的。

由此推断这极有可能是一支来自西夏、吐蕃甚至西域的朝贡者或者丝路商旅。

河南大学教授陈民生认为,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个门洞是东水门,说明驼队要出东门,向东部地区运送物资,而不是要去西域。

宋代商业发达,丝绸之路便捷,与西域商贸互通频繁。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从东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去西域。

那一定是一次庞大的贸易,需要的是一队大型商队,少则十几只骆驼,多则上百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长距离运输途中的商品安全,降低商品折损率。

而画面中只有一队三只骆驼的微型商队,跟在商队附近的人也都零零散散,显然不符合长途跋涉的基本需求。

其次,画面中驼队前方围了十几个人,但是大部分都和驼队一样朝城门外走去。驼队周围有三人朝向骆驼。

三人神态各异,一人在城门外骑着驴和驼队相向而行。一人在城内和驼队前进方向一致,但是视线却避开了驼队。

驼队后的一人虽然看向骆驼,但是却是和后面的人打招呼。没有人盯着骆驼看,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了。

可见在当时的东京城内看见骆驼并非奇事。所以很有可能清明上河图上的驼队并不是出自西域、辽朝,而是就养在东京城内。而这队骆驼商队也不是胡人商队。

02东京城官营骆驼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中原地区气候湿润温暖不适合骆驼生存。但是在历史上,宋代中原地区官方和民间都有饲养骆驼的情况。

根据史料研究,最为知名的官营骆驼机构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在东京城成立的驼坊。驼坊内设监官2人,兵校人。

如果以《天圣令·厩牧令》中的规定“诸系饲……驼三头、牛三头,各给兵士一人”计算的话,东京城饲养的官驼数量为头。

为了在东京饲养官驼,宋政府还在邻近的陕西、河东等开辟出专门的官营牧驼地。

宋政府对东京官驼非常重视,除正常的放牧外,每天还要喂给一定数量的草料、盐以及定期喂养防御疾病的草药。

并且对于喂养骆驼的饲养员和监管都有一套考核标准。其中骆驼死亡率不能超过7%,否则监管和饲养人员将受到处罚。

东京饲养的骆驼在交通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宋代由于国家军事贫弱,丧失了西北以及北方的一些传统畜牧场地。

导致其马匹短缺,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官府就用骆驼替代了马匹从事交通运输。

因为骆驼耐力足,不仅在沙漠里行走自如,在泥滩险途也如履平地。

其中朝廷赐给各地方路州官僚的赏赐、物资乃至冬天的棉衣棉服都是通过骆驼向外地运输的。

就像《清明上河图》中的驼队,正朝着东京城外走去。因此东京城驼坊就成为了主要的官营供应地。

除此之外,一部分骆驼还为皇家服务,成为皇家仪仗队的一员。皇帝的车驾也用骆驼作为动力。

骆驼还成了宋朝文武群臣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担负起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使者。有记载,宋朝出使西域的使团就是用骆驼运输物资和行李。

由于东京城的气候并不适合骆驼饲养,宋政府就采取轮流饲养,分批将骆驼送到西北牧区进行喂养。

天圣元年期间,曾有陕西路转运司曾报告,想要依照河东转运司的例子,每年从东京驼坊划拨两百头骆驼,分批送到就近的牧地喂养,以减轻军队的运输压力。

在东京城除了官营的驼坊,私人饲养骆驼也是贵族生活的风尚。据记载,宋代武将薛怀就曾经让家丁饲养骆驼,每天喂食,以此为乐。

在宋朝公主的陪嫁中也能时常看到骆驼的身影。

东京城不仅私人豢养骆驼,民间还有骆驼交易市场,宋真宗曾经下诏,京城买卖骆驼必须向商税院纳税。

骆驼交易就像其他牲畜一样频繁,官方要加强税收管理,严厉打击牲畜交易中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

东京城气候湿润温暖并不是骆驼的原产地,那么东京城内的骆驼源自哪里呢?不可否认除了北方一些地区饲养之外。

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周边国家和民族,其主要方式是战争掠夺和朝贡贸易。如宋太宗至道元年,田绍斌讨伐蕃部,“获羊、马、橐驼二万”。

至道三年,李继隆率军大败仓族,“获牛、马、橐驼万计”。宋真宗咸平年间,陈兴大败章埋族,获牛、羊、马、驼三万。战争掠夺是官驼来源的途径之一。

03北方地区家养骆驼

除了东京城饲养骆驼以外,北宋时期的北方地区是饲养骆驼的主要地区,例如陕西路和河东路。在这里饲养骆驼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骆驼全身都是宝,骆驼肉可以用来食用。其皮毛厚重保暖、容易清洗且透气。可以用来作为织物的原材料,织造驼裘。

王安石就曾写过“风駃柳条干,驼裘未胜寒。”而骆驼的奶营养价值高,还可以被制成各种奶制品。陆游就曾经写过“駞酥鹅黄出陇右”的诗句。

除了食用、皮毛等功用外,饲养骆驼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运输,北宋边臣赵卨曾奏:

“乞兑经略司封椿钱十万缗,就河东近便州军收籴军储,用骆驼转至延州。比本路籴价甚有余息,可迅速施行。”可见骆驼是当时重要的畜力工具。

北方饲养的骆驼还常被卖给官方,神宗年间官方曾经在河东路购买了三百头骆驼用来运送军粮。

仁宗时期,还有军队强征民间骆驼用来驮运军需物资的案件。由此可见骆驼在军需运输和商品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4东南地区的骆驼

宋朝时期,除了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罕见地也出现了骆驼。骆驼的来源一部分是赏赐。

据记载,宋太祖曾经将赏赐给南唐、吴越,其中赏赐了吴越地区足有三十头。

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南宋都城从开封迁到了杭州。

南宋朝廷也将东京城的驼坊照搬到了杭州,使得杭州地区骆驼数量一时激增。

由于东南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并不适合骆驼饲养,杭州的驼坊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北宋东京。

但是西南地区骆驼还是罕见之物,有记载,建隆时期宋军用骆驼运送辎重引起了当地妇女讶异和围观。

骆驼在广西更是被称为“庐山睛”,是十分罕见的奇物。两宋之际,曾有客商愿意以十数金买下一头骆驼。可见在广西地区骆驼的珍贵。

《清明上河图》中东京城里的骆驼不仅仅展示出了东京城内贸易的繁华,还透露出,骆驼在宋朝时期作为重要的畜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方面。

骆驼不仅仅是胡商用于运输的工具,也是宋人用来交易的重要桥梁。同时,骆驼在北宋的北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分布。

参考文献

1,张显运《古代中原地区骆驼的饲养》

2,杨蕤:《西夏环境史研究三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xw/110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