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段子火了——我去买几个橘子,你站在这里不要动。这句话出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原文是: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个段子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你是我的儿子(小编没想占大家便宜)。
这该怎么怼回去呢?可以这么回答“我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这句话出自骆驼祥子,是老马对他孙子说的。这样一来,到了爷孙辈,反将了对面一军。
不少文人作家都喜欢用橘子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但橘子和桔子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文人作家又是如何用橘子来寄托情感的呢?不如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番。
橘子和桔子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橘”俗作“桔”。在古代的权威词典《说文解字》中,桔与橘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橘读作ju,而桔只读作jie。桔为什么会成为橘俗用字呢?这是因为年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不少学者对汉字进行过改革(包括繁体变为简体),或许就是那时候桔产生了橘的意思。在年的一份文字简化文件中,橘简化为桔,不过这份文件在年
被废止了。所以如今橘子才是正式的名词。如果是新闻工作者,在介绍水果时,把橘子写成了桔子,可是会扣工资的哦!
不过如今大众对橘子和桔子已经无需细分了,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写哪一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新闻工作者除外。不过我们总觉得桔子的皮薄汁多,橘子毛糙一些,就好比“兰色”与“蓝色”同义,但兰色给我们的感觉要浅一些。
文人作家用橘子寄托情感
文人都喜欢托物寄情。橘子这一物象就经常被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用来抒发情感。
先说说古代的文人是如何用橘子寄托情感的吧!古人抒情一般都是通过咏诗诵词。百度一搜,粗粗一数就有几十首关于橘子的诗词。苏轼写过一首《浣溪沙·咏橘》抒发自己清新高洁之性情,杜甫写过一首《病橘》讽刺统治者以口腹残民。孟浩然写过橘,柳宗元写过橘,白居易也写过橘,他们赞美了橘子的甜美,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再来看看当代的文人是如何写橘寄情的。上文写到的朱自清的《背影》借橘子来表达父子间的拳拳之爱。如果让朱自清先生得知他描写的这段感人肺腑的场景如今成为了网络段子,不知道会做何表情?或许会不禁莞尔吧!
芥川龙之介也写过一篇《橘子》,这是他笔下少有的暖色调的文章。虽然结局的场景依旧昏暗,但是那几枚橘子便如同划过天空的几颗明星,带来了几分暖色。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也多次出现橘子这一物象,代表的或许就是芥川龙之介文中的那一抹生的希望吧!
珍妮特·温特森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荣获了各项大奖,也引发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甚至一度使得无数女大学生摘抄文中的美文美句。佳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想世间没有唯一的答案”“万物倒塌又被重建,唯建造者再度欢愉”这两句话是不是很熟悉。不少人还把它们用作个人简介。
最后小编想讲讲关于橘子的常识。
吃橘子有不少好处,比如促进通便、降低胆固醇、美容养颜、缓解疲劳、保护心血管,橘皮甚至还能防晕车。
虽然橘子好处很多,但是也不能多吃。(其实吃任何东西都不该一次性吃太多)
吃橘子的禁忌:秋季要少吃橘子,不然易引起结石;肠胃功能欠佳者也要少吃;橘子千万千万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鲜橘皮不可泡茶喝(橘皮上有一定的保鲜剂)。
如今正值晚冬初春,是橘子最甜美的时节(冬天雨水少,橘子糖分堆积多),不少养生文章把橘子当作宝贝,抵得上五味药(小编也觉得有点夸张了)。但有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橘子在这个时节是很甜美的。待到晚春,因为大量雨水,橘子的甜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喜欢吃橘子的看官可以现在买一些尝尝鲜!
小编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江西上亿的南丰蜜桔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下滞销了。我希望在大家了解桔子的一些常识趣事的同时,可以帮一把我们的果民。种桔不易,生活多艰,如果喜欢吃橘子的话,可以下单买一份。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但支持分享和转载。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一下赞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xw/1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