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逆向思维解读骆驼祥子换成现在,祥子的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熬夜看足球,比赛结束已是凌晨,我去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馆吃东西,这里是夜班出租车司机的“据点”,他们每晚在这里吃夜餐、闲聊。

开夜班的司机大多都是在出租车公司“租车”的中年人,在他们七嘴八舌的谈话内容里,我突然有种走进《骆驼祥子》的故事中的恍惚。

的哥盒饭

从事现代出租车行业当然不用再出体力,可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司机收入减少,物价却是一直在增高,各种对抱怨和不平事的倾诉也就成了聊天的主要内容,真是越来越不好干了。

当然,这个职业和民国时期的车夫之间的关系只是从业的性质类似,与之相比,现在的司机更有尊严,也会被人们尊重。但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比如百度无人驾驶),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无人驾驶一定会取代出租车甚至公交车(取代司机的工作),或许在很多年以后,后人们只能通过小说来了解这个曾经存在的职业了。

百度无人驾驶

在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对民国时代的车夫们的生活状态有详细的描写:

“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烟卷的干烟。饶这么样,窗上还冻着一层冰花。喝茶的几乎都是拉包月车的,有的把头靠在墙上,借着屋中的暖和气儿,闭上眼打盹。有的拿着碗白干酒,让让大家,而后慢慢地喝,喝完一口,上面咂着嘴,下面很响的放凉气。有的攥着卷儿大饼,一口咬下半截,把脖子撑得又粗又红。有的绷着脸,普遍地向大家抱怨,他怎么由一清早到如今,还没停过脚,身上已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知有回多少!其余的人多数是彼此谈着闲话,听到这两句,马上都静了一会儿,而后象鸟儿炸了巢似的都想起一日间的委屈,都想讲给大家听。

大家的话又都转到天气上去,以天气为中心各自道出辛苦。祥子始终一语未发,可是很留心他们说了什么。大家的话,虽然口气,音调,事实,各有不同,但都是咒骂与不平。这些话,碰到他自己心上的委屈,就像一些雨点儿落在干透了的土上,全都吃了进去。他没法,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他只能由别人的话中吸收些生命的苦味,大家都苦恼,他也不是例外;认识了自己,也想同情大家。大家说到悲苦的地方,他皱上眉;说到可笑的地方,他也撇撇嘴。这样,他觉得他是和他们打成一气,大家都是苦朋友,虽然他一言不发,也没大关系。从前,他以为大家是贫嘴恶舌,凭他们一天到晚穷说,就发不了财。今天仿佛是头一次觉到,他们并不是穷说,而是替他说呢,说出他与一切车夫的苦处。”

关于京城“车夫”这个职业,老舍先生在开篇即给他们分成了三等。

民国时期的车夫

一是比较年轻的车夫,他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小,所以一般不会什么“活儿”都接,但都希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样就不用付车租了。

二是成家立业的年轻车夫,他们对生活压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有的要整整拉上一整天,拉夜班的,也会拉上一整夜,这样能赚得更多一些。

三是四十岁以上的车夫,因为年龄的关系,体力下降,所以不能快跑,在这个体力为王的职业里,一般干到这个时候,就只求能把当天的车租和生活费赚出来了。

但还有一类不像是车夫的车夫,他们懂一点外语,专门为地处东交民巷的外国驻华使馆的外国人们服务,因为收入不错,他们的衣着明显比那三种车夫要神气多了,人也显的干净利索。因为文化上的优势,别的车夫不会个他们争活儿,所以“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读过原著的朋友们都知道,祥子本来是第一等的高级车夫(年轻派),但命运多舛,最后连车都拉不动了,只能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话剧《骆驼祥子》

有人说,读《骆驼祥子》,第一遍读的是斗争,第二遍读的就是自己了。时过境迁,今天的我们再来回忆这样的故事,会发现祥子这样的人的命运走向,也许和时代背景无关,一切皆源自他们的顽固和封闭。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很多时候,环境和圈子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包括身边的人),所谓的经验,是由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个人认知养成的。

一个认知能力有问题的人,其认知逻辑一定是僵化的、反辩证的,这常常会导致我们在面对一些人和事物的时候,由判断失误演变成决策失误。

不如意的人生,就是由这些或大或小的决策失误累积而成的。

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其实,我们赚到的每一笔钱,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同样,我们损失的每一笔钱,也和我们的认知能力有关,皆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而造成损失。

当我们的财富规模远大于自己的认知能力,那么,这个世界就会通过很多方式来回收这份额外的财富,直至二者的水平相当。

所以,古人说富不过三代,通过中彩票、赌博、诈骗等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鲜有能守住财富的。

拆迁户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虎妞带着大几百块银圆嫁给祥子,这在祥子的眼里可谓是一笔巨款,就算他不吃不喝的拉10年洋车,也赚不到这么多。虎妞当然希望他去改行,用这笔钱做点生意,可祥子除了拉车什么都不会,最后只能坐吃山空。他的岳父刘四爷是车行老板,坐拥70辆洋车(最旧的也有8成新),在街面上属于颇有声望的人物。祥子有限的思维水平导致了他注定无法与其言和,而刘四爷因为年龄大了,身边缺乏帮手,只能无奈的关闭了车行。

在结婚以前,祥子好不容易攒了几十块银圆,但却拒绝了方太太给他的储蓄建议,每天把钱揣在怀里。佣人高妈劝祥子把这笔钱“放”出去吃利息,他同样拒绝。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笔血汗钱被人讹诈拿走,他又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

说到这里,想起前几天读过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说,祥子的悲剧在于他拒绝去了解新生事物,因而不敢去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

其实这话对也不对,那些做传销的讲师特别喜欢用类似的逻辑来游说听众们,动辄用马云当年创办阿里巴巴的经历说事儿,说你看那时候的阿里巴巴就像我们这个项目一样不被人认可,但是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主要员工)坚持了下来,到了现在,谁还敢说马云是骗子?

传销

我想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受害人吧,他们把自己的积蓄投进各种各样的“好项目”,最后血本无归。

其实他们的境遇并不比祥子优胜,二者同属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明显的缺陷”。

祥子的身边是有明白人的,刘四爷、曹先生、方太太、高妈,甚至包括虎妞,这些也都给过他具体的建议,祥子甚至都有机会成为一名革命者。

祥子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极端固执,内心封闭。他不识字,没有阅读能力,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甚至对大众喜闻乐见的评书都不感兴趣,他的精神世界本就无比狭小,且毫无想象力,他却偏偏只能龟缩在这方小天地里作茧自缚。他的心理防御机制非常强大,不但有两扇坚固的铁门,围墙上也拉满了铁丝电网,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至于对于自己未来的种种想象,他是抗拒的,甚至包括爱情。

影视剧中的小福子

祥子是如此的自私,他的人生舞台被局限在京城每一条原始土路,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泞不堪,他的理想只是拉着自己的车,用双腿赚出供他活命的衣食,但仅限于自己。他会偶会回忆一下“小福子”的笑容和那一口洁白的小虎牙,但也只是想一想,因为他不想去承担这个女人的口粮问题,哪怕只是多填了一副筷子。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是没有伴侣的位置的,包括后代、父母、兄弟、良师益友。

一个没有良师益友的人,很难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这又怎么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相对理想的未来呢?自我封闭、对未来缺乏系统规划的人,是没有人生上限可言的,如何努力,也只是在稳固自己的人生下限,吃饱穿暖足矣。

是的,祥子所作的一切,完全是在一种原始的生物本能的驱使下机械的活着,至于为什么要活着?人生规划(包括家庭规划、事业规划)是什么?祥子拒绝去思考。

也许,他的想法会是“想那么多干嘛?多累啊!”。

“改变了(自己)又能怎样?不改,又能怎样?顺其自然吧!”

思维差异

朋友们,您觉得“生不逢时”这个概念对祥子适用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zz/122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