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深娱张爱玲被拍成了骆驼祥子电影第一炉香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天目新闻记者庄小蕾实习生邱昕泽

如果只看剧照,你认为它出自哪部作品?

A《骆驼祥子》B《乡村爱情故事》C《第一炉香》D《健身教练爱上我》

很遗憾,正确答案是C。居然是C。

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原著的电影《第一炉香》,一上映就遭遇了吐槽,豆瓣评分目前只有可怜的5.6。

豆瓣评分截图

许鞍华导演,王安忆编剧,杜可风摄影,坂本龙一配乐,怎么看都不是一个马虎的班底。于是大量“炮火”对准了主演马思纯和彭于晏,网友吐槽他们绝对不是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和乔琪乔,而更像是骆驼祥子和虎妞。但纵观整部电影的脉络,结合导演的阐述,你又会发现,这部电影的翻车,并不单单是演员不适配。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糟糕的选角

网友对剧照进行了搞笑加工

从定下演员开始,《第一炉香》仿佛就已经写好了“翻车”的结局。

有些演员都做到剧抛脸、千人千面;也有人能本色出演,凭自身气质诠释好一个角色。这二者皆是成功之道,只可惜《第一炉香》里的马思纯和彭于晏,哪边都挨不上。

原著中,葛薇龙因为缺钱读书来投靠姑妈,又贪恋乔琪乔给的那一点温柔,逐渐堕入浊世做了交际花,沦落到“为老公弄钱,为姑妈弄人”的境地。

而马思纯,肉眼可见的过于壮实(虽然我们坚决反对身材羞辱,但演员这个职业,是有必要为了角色进行身材管理的),无法演绎出人物的迷茫和脆弱感。

她虽然也有娇憨之气,但那更像是北京胡同里天天吃烤串养出来的“吃嘛嘛香”,而不似南方“粉蒸肉一样的女子”。

男主角乔琪乔是一位吃软饭的花花公子,本该具备混血而病娇、自怜又自卑的“丫头感”。但在大银幕上,彭于晏穿着背心、露着壮硕的小麦色手臂就出来了,看起来是个朴实又自律的好青年。当他露着腱子肉、说着“养不活自己”的台词时,电影院里顿时响起了笑声。

说实在的,片中的重要角色,只有梁洛施选对了。混血交际花,美得带些肃杀之气,这些角色的特征和梁洛施的整体气质都很贴。

剧照

其他人要么外形不符合,要么演技不过关,要么外形演技都拉胯。努力是努力的,但越努力,仿佛与《第一炉香》就越是南辕北辙。

这也就难怪网友有如下评价了。

“彭于晏看起来能拉五吨煤,拉完还可以去健身房给我上私教课。”

“俞飞鸿还需要马思纯帮她去钓男人?就离谱!”

“第一炉钢。”

句句攻心,却句句在理。

土味的营销

遗憾的是,演员不是这部电影唯一的问题。当电影海报中出现“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我只是假装想走,而你却真的没挽留”的文案时,更多人开始扼腕叹息——这不是张爱玲啊,这是郭敬明啊!

张爱玲的底色是通透又苍凉的。写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时,张爱玲还只有19岁,但早已饱尝人情冷暖,对人性有了冷酷又曲折的认知。在她的小说中,你很少能见到一段正常的家庭关系,《金锁记》《倾城之恋》《第一炉香》都是如此。

俞飞鸿和马思纯剧照

葛薇龙的姑妈梁太太劝乔琪乔和葛薇龙结婚时的那一段分析,残忍又直接:“我看你将就一点吧!你要娶一个阔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些的门户,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几千万家财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骄纵惯了的,哪里会像薇龙这么好说话?处处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的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

这便是张爱玲。文如其人,她笔下的故事,有她自己和时代的悲剧剪影。而电影《第一炉香》的宣传营销,走的却是青春疼痛风。

你看看马思纯对葛薇龙的理解——“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

再听听编剧派生出来的台词——“我是你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他是我们大家的uncle”

……

格局小了。

马思纯微博发的读后感

这种土味营销背后是什么?是大家对短视频时代简单粗暴眼球效应的折射,也是对公众审美口味单一化、扁平化预判的反噬。

说到底,营销下沉,是一种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片子成功翻拍了张爱玲,或者,不相信复杂苍凉的内核有人买单。于是用“青春疼痛文学”去包裹,结果既没有赢得票房,也得罪了原著粉丝。

错位的理解

《第一炉香》的口碑翻车,也源于导演和编剧对于原著理解的错位。

许鞍华是一位接地气的好导演。像《桃姐》《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这种现实题材,她都能敏锐捕捉到市井生活中的那份烟火气和无力感,口碑都很不错。许鞍华很爱张爱玲,之前就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搬上了银幕。前者有周润发,后者有梅艳芳、黎明、吴倩莲。尽管这两部电影当年也被书迷们吐槽过,但当年的这些演员,似乎更接近一些张爱玲的时代。再加上时代滤镜,看起来怎么都更舒适一些。

没有认真研读过张爱玲原著的演员,是无法演出张爱玲笔下人物的韵味的。就算认真研读,也要考虑自己的气质是否符合其中的角色,这才是一种尊重。

马思纯写了一篇《第一炉香》的观后感,重点是“爱而不得”,这更像是她本身的人生感悟。她和那些一路从底层做起,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姐妹们不一样。一个家境优越,从资源上讲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女演员,的确会觉得恋爱大过天。这点从马思纯几段恋爱中就能看出来。而葛薇龙的堕落却不光是因为爱情,也是屈服于自己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欲望,这种悲剧色彩是女性被当时那个时代和环境压迫的反映,和电影中“爱而不得”的哀愁是两个路子。

作家格非认为,对于张爱玲的讨论要聚焦于“为什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出现张爱玲这样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要产生出一个隔绝的、孤决意义上的个体是需要很多条件的。但是到了张爱玲时代,她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从小接受了不错的文史教育,而偏偏家庭又给你带来非常多负面的东西。这种种条件造成了张爱玲自我意识的苏醒。”

王安忆在采访中谈到许鞍华对《第一炉香》的设想时说——“我就想拍一部爱情片,我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从来没有好好地爱过,你要让我爱一次。”换句话说,其实导演和演员,对《第一炉香》的理解是爱。而张爱玲,写的恰恰是爱的虚无和幻灭。

(图源:剧照、预告片截图、豆瓣微博评论截图)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xw/111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