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较高,传染源和传染


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导语: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猪、牛等动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人类是这种病毒的易携带者,但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除了青海、新疆、西藏以外,我国都有乙脑流行。中医学在乙脑疫苗出现之前,起到了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作用。

50~70年代,我国发生过3次乙脑流行,70年代儿童广泛应用乙脑疫苗后,乙脑灭活疫苗由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得到有效控制。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乙脑传播媒介密度高,但在乙脑防治上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1、马匹

动物和野生动物是乙脑的传染源,动物和野生动物是乙脑的传染源,大多数都呈现隐性感染过程,动物脑炎偶尔会导致死亡。国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在牲畜中分离乙脑病毒作为传染源,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猪、牛、羊、山羊、骡子、马、驴、骆驼、狗等对乙脑病毒易感而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而且都可出现乙脑病毒血症,除猪和马有部分呈现动物临床症状外,还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令人感兴趣的是对马属动物的研究发现,马驹尤其对乙脑病毒敏感,但大多呈隐性感染状态,只有少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很低,感染乙脑病毒后,马不会传染给其他马匹,也不会感染蚊虫,而成为乙脑病毒的终末宿主。禽类包括鸡、鸭等动物,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都具有易感性,从而形成了病毒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并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主要原因。

2、猪血清

我国对猪血清中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抗体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嘉兴地区共采集到份猪血清样品,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1.6%,其中50%以上呈阳性反应。对所分离的3株病毒进行基因分析,均为1型乙脑病毒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SA14-14-2疫苗株高达87.8%,氨基酸同源性为97.0%。

02要隔断其传播媒介

1、淡色库蚊

乙肝病毒主要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也是动物间、动物间的传染,我国地理经纬度跨度大,经研究发现不同地域都有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浅色库蚊为主,其次是三代喙库蚊,而南方地区则是三代喙库蚊为主,其次是三代喙库蚊。城郊地区的库蚊主要为淡色库蚊和致病库蚊,农村和郊区三带库蚊和中华按蚊。

2、三带喙库蚊

在我国许多地区,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经研究证实,库蚊具有较高的带毒率,可被低浓度病毒感染,且潜伏期短,其吸血季节与乙脑流行季节基本一致。乙肝病毒感染的蚊虫一生都有传染性,可以带毒越冬,第二年又会传染给人和动物,因此蚊虫不仅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是储存乙脑病毒的载体。

03临床表现

1、初始期

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有困倦或精神倦怠,并有轻度颈项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温度持续升高,可以达到40℃以上。早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愈深、愈久愈严重。病程1~2天内可出现神志不清,但多见于3~8天。危重病人可出现全身抽搐。体格检查显示有脑膜刺激征象,瞳孔对光敏、瞳孔散大、腹壁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等均为阳性。

3、康复期

在这一阶段,身体逐渐好转。一些常见的症状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可有软瘫。大部分的症状在积极治疗后半年内可以恢复。

4、后遗症期

有些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癫痫等。如果给予积极的治疗,会有不同程度地恢复。癫痫病会持续一生。

0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注重饮食与营养,供给充足的水分,发热、惊厥的病人易失水,故宜补充液体,成人每日补充水量~ml,小儿每日50~80ml,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以鼻饲最为适宜昏迷病人。

2、对于高热的处理

室内温度尽量不要低于30℃。高热的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使体温保持在38~39℃之间。成人可使用安乃近0.5g,每4~6h3次,幼儿可使用安乃近肛塞,避免使用过多的退热药,以免出现虚脱。

3、呼吸系统紊乱及呼吸衰竭

当喉部痰鸣音影响呼吸时,可通过口、鼻分泌物吸引、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方法来维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果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自主呼吸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式人工呼吸器。如果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的人,可以使用山梗菜碱、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以交替使用)等。

4、循环衰竭的处理

面部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等症状是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所致的循环衰竭,可用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如果是心源性心衰,可以加用强心药物,比如西地兰等。如果是由于高热、昏迷、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张为主。

5、皮质激素及其他疗法

它具有抗感染、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适用于重症及早期诊断的患者。等到体温下降到38℃以上,持续2天就会逐渐减少,一般不能超过5~7天。早期停药的症状可能是反复的,如果用得太久,则容易出现并发症。

结语:日本流行乙型脑炎的病原菌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年我国也分离出该病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脑膜刺激、发热、昏厥等。中医药学在治疗包括乙型脑炎在内的部分病毒性传染病方面颇有价值,中西医结合使治疗传染性疾病更加有效,同时也展示了在面对某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时,中西医各有所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ms/111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