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2-0-2-1
写事·
童年生活
A
好词积累
纯真(chúnzhēn)
回忆(huíyì)
难忘(nánwàng)
幼稚(yòuzhì)
情趣(qíngqù)
自由(zìyóu)
记忆犹新(jìyìyóuxīn)
生龙活虎(shēnglónghuóhǔ)
童心未泯(tóngxīnwèimǐn)
无拘无束(wújūwúshù)
字词解释:
①纯真:纯洁真诚。
②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③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
④童心未泯: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⑤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⑥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childhood-
B
好句摘录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C
经典古诗词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背景: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用法指导: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是虚指。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在平时的诗歌创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数字虚指来表达事物的特点。
P
L
A
Y
I
N
G
D
名家名段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赏析: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
用法指导:
这首儿童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比如“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这句话把孩子比作鸭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淘气和快乐的心情。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灵活运用比喻修辞,让句子更生动,更优美。
快来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tuoa.com/lozz/9429.html